MBTI测试爆火,专家称不可盲目相信

时间:2024-02-28 12:14:24
MBTI测试爆火,专家称不可盲目相信

MBTI测试爆火,专家称不可盲目相信

MBTI测试爆火,专家称不可盲目相信,MBTI有着一套整体性的、结构化的人格测试量表。将人们的性格类型按照四大维度排列组合分成16种不同的人格类型。MBTI测试爆火,专家称不可盲目相信。

  MBTI测试爆火,专家称不可盲目相信1

近日,“社交神器”MBTI人格测试火爆互联网,话题#MBTI#在微博的阅读量达到12.5亿次,讨论次数高达28.9万,其延伸出的MBTI人格穿搭、MBTI表情包等等,都成为冲浪者们热议的内容。

从生肖属相到星座运势,再到人格测试,人们似乎一直在为自己寻找标签,试图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获得有关自身的画像,为自己的行为、思想寻找合理性,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日常生活。

MBTI人格测试,看似“科学”实则玄乎。相比传统的运势测算,MBTI人格测试好像更“科学”,几十乃至上百道题的设置,覆盖面广泛,似乎能导向“精准”的人格画像,实际却并非如此。

MBTI人格测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由凯瑟琳·布里格斯母女根据一些心理测验的基本方法,开发出了这套经久不衰的模式,虽有理论,却无可靠的实证研究。

无论是它的测量工具还是归类方法都存在质疑,上百道题里答案设置无非是非此即彼,忽视了人的选择的能动性和多元性,而仅仅根据模糊选择就把人强行归入某一类人格的做法也是存在问题的,再说它对于人格的描述,大多宽泛笼统甚至有重复区域,许多测试者发现好几种人格类型里都能找到符合自己的描述。

因此,所谓的人格测试其实漏洞百出,企图只用一个测试确定自己的人格属性的显然过于天真了。

无论是玄学推算还是心理学测试,都只能提供一种模糊的参考,不能作为确定人格的最终答案。有些人将人格测试的结果奉为圭臬,在日常实践中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如此盲从会限制人们的思维,甚至导致人们无法做出最佳选择,失去了多元发展的机会。

为什么要让“人格测试”限定你的人生?人是自主能动的存在,科学也无法定义人性,能决定命运的只有自己。星座占卜也好,人格测试也罢,都对人的本质存在误解,想当然地为人性下一个定义,却没有意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一方面,人们的性格、人品很大程度上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且会因为多种因素而发生变化,并非是先天确定的;另一方面,人们在进行行为选择时是灵活且主动的,而并非被限制在一个固定的行为框架里的。

把多样化的人格模式化,强行归类,贴上标签,人格测试的本质是假设而不是结论。别让自己被标签左右,人生是自己的,听从自己的声音,做出自己的选择,旁人无法给你答案,也没有权利决定你的人生。

  MBTI测试爆火,专家称不可盲目相信2

最近,MBTI人格测试在网络上爆火,几度登上微博热搜,更是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交友名片。“你是INTP还是ESTJ?”“你我MBTI不合,不宜见面。”不知何时,人们开始仅凭四个字母来给自己和他人贴标签。

而近日热播的韩综《MBTI inside》也正是基于MBTI测试16种人格类型,将参与者按照人格类型划分并聚集在同一个房间进行观察,从而验证关于MBTI人格类型的猜想与结论。综艺之外,MBTI还是公司对求职者们进行考量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

MBTI全称为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有着一套整体性的、结构化的人格测试量表。它将人们的性格类型按照四大维度排列组合分成16种不同的人格类型。这款诞生于78年前的人格测试工具,在商业时代的加码助推下,迅速火遍全球。

商家靠它盈利数十亿美元,而用户则靠它了解自己的感情状态、职业规划和生活运势。但在这股热潮之下,我们需要跳出这种标签化的人格框架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把人生寄托在这几个单薄的字母上?而这几个字母真的能承载人类的全部人格吗?这样的人格划分真的科学吗?

MBTI大火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对自我认同的迷茫。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渴望去认识和理解一个真正的自我,渴望成为自己人生中的“航海家”“空想者”,希望拥有着剧透人生的选择权。于是在星座分类被人们质疑不科学的今天,MBTI开始作为一个替代性的工具来帮助我们缓解自我认同构建过程中的焦虑。

MBTI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将它带到公众视野中来,但这并不意味着MBTI就是完全“科学”的。事实上,人们在每一次人格测试时,都会不自觉地加入一部分理想人格,测试的结果,究竟是真实的我,还是理想的我?这是再精确的量表都无法判定的结果。

事实上,MBTI和前几年大火的星座说一样,本质上都是一种快捷的贴标签式分类,不可否认的是它可以帮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破冰,当我们发现同一种人格类型时,就会有一种亲切感,从而产生群体归属感和认同感。但是这种人格划分却也在无形中增加着刻板印象的风险。

在韩综《MBTI inside》中就有嘉宾曾提到这种刻板印象造成的担忧:“我很担心自己在镜头前表现出的形象不是观众所希望看到的(我的)人格类型应该有的样子。”MBTI不应该成为一种人格的束缚,就算是一个ESTP人格的人也可能会拥有INFJ的人格特质。世界也不仅仅只有16种颜色,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独一份的存在。

科学发展至今,我们早已不会靠着天上的几颗星星来预测自己命运的走向。在现代社会蹒跚前行的路途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即使没有MBTI、星座、占卜这些玄学迷思,我们也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大步向前的乐观姿态。无论是INTP还是INFP,每种人格特性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

人生亦是如此,逆托邦的当下,没有一套范式能够概括世界所有的可能性,人们所能做的,便是不断尝试,不断拓展可能性的边界。

  MBTI测试爆火,专家称不可盲目相信3

最近一段时间,MBTI16型人格测试风靡各大社交网络。这种测试究竟可信与否?为何我们总是对这种测试乐此不疲?

MBTI人格测试成为年轻人的“社交硬通货”

在各类社交平台以“MBTI测试”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下面的评论既有人高呼“太准了,简直像在我心里装了摄像头”,也有“咱俩MBTI不合,不宜共事”“我好不典型,我究竟是哪种人”等半真半假的玩笑和吐槽。

这种测试题数在30~100道之间,大多是有代入感、有参与感的情景问题,测试完成后会根据外倾E-内倾I、实感S-直觉N、理智T-情感F、判断J-理解P四个对应的维度形成相应的人格分类,不同的人格分类还会给出性格解析。

“我今年的测试结果和前两年不一样,这两年我确实发生了不少变化。”南京某高校的本科生殷同学最近刚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的MBTI测评结果。

在她看来,做测评不仅增加了她对自己的了解,还可以通过把结果转发给朋友,增进彼此的了解,甚至收获新朋友。“在信息爆炸时代,想要被理解、被包容、被感同身受,贴标签可能是一个简单的`办法。”

即将毕业的王颖正在某动漫文化公司实习,最近一段时间MBTI成为了同事之间的“社交硬通货”。“很多群里都在发MBTI的表情包,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类型,就无法参与讨论。”在她的社交圈子里, MBTI测验结果正在成为一种沟通方式,在其对性格、行为方式的描述中,直接将同事间的话题带入吃喝和工作之外的情感交流中。

“遇事不决,问天问地”是很多年轻人的写照,无论是星座、周易、塔罗还是MBTI,年轻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陷入各种“玄学”,明知道不能全信,却忍不住一测再测。

“人是有思想情感和主观能动性的社会动物,天生就对认识自己和他人有着好奇心。”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心理治疗师杨华告诉记者,人在基本生存的需要被满足后,就会产生更多的心理需要,这关系到我们如何更好、更幸福地生活。“但人的心理又十分复杂,我们便倾向于使用一些简单、直观的工具来获取帮助。”

不可盲信,测验的科学性与有多重因素有关

杨华介绍,MBTI全称是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这一测验是以卡尔·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为依据,由迈尔斯和布里格斯两人发展而来。

“要想了解人格测试,先要知道何为人格。”杨华说,人格是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是复杂的,里面涉及人的心理现象的很多方面,比如需要、价值观、兴趣、自我认识、自我体验等。

实际上有很多不同的人格理论,比如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人格的特质理论等。任何一种人格的心理测评工具都是基于某一种人格理论,如果把工具比作房子,工具背后的人格理论则是房子的“地基”。

但是测量结果是否准确是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MBTI属于自评类的测验,意思是测试者只需要根据测试的指导语自己答题就可以。”测验工具本身是否专业、测试者是否客观都会影响测量结果。

如何评判测验工具的专业性?离不开信度、效度和常模这三个概念。杨华表示,信度就是“一杆秤”,同样的一群人在不同的时间做该测试,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应该是比较高的,如果结果间的差异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则测验的可信度不高,就好比用同一杆秤在不同时间称同一块铁,如果两次的重量不一致,我们会说这杆秤不可信。

效度是一种“过滤器”,意味着通过格测试得到的结果应当指向人格,而非兴趣、记忆力,保证测试的契合度;常模则类似“坐标系”,要能通过一个参考分值,来划分出不同人格。

“MBTI测验源自国外,在本土化修订的时候,上述指标也要一并根据本土的人群数据进行修订,这样得到的结果才更有意义,也更专业。”杨华坦言,目前网上流传的各类测试链接五花八门,因为无法判断其问卷条目、数据处理是否专业,很难说准确性究竟如何。

职场中早有应用,自我认知还需更多“法宝”

九型人格、“大五”人格、PDP性格测试、贝克焦虑量表……各种各样的测试层出不穷。正值就业季,不少求职者表示在一些企业“网申”阶段,也有环节包括类似测验。

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称,有些企业会使用现成的量表或委托人力资源咨询服务机构做测评,还有许多大企业拥有自己的量表和题库,让求职者在内部测评系统里进行测评。有些企业将该环节混合在笔试或者综合测试中作为筛选,有些则是用于入职后增进组内的互相了解。其中作为测评一环的人格测试,应聘者往往不能单独看到具体的测试结果。

至于心理测评是否如许多社交媒体、职场交流平台上说的那样,会直接影响录取结果,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的HR表示,录取时一般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单独某一方面都起不了决定性作用。“求职者要正确看待综合能力测评,根据自己情况如实回答,弄虚作假可能会事与愿违。”该HR说。

也有供职于某券商的工作人员坦言,确实听说有些公司会比较相信测评,甚至还会作为一道红线对去留产生影响。虽然都说不同性格的人适合不同岗位,但她工作接触到的人来看,实际上即使是同岗位也是什么类型的人都有,并不会有刻板的分类标准。

杨华也持类似观点,“人格是能力之外的另一评价维度,企业在确保测评系统专业可信的情况下,使用结果做参考也无可厚非。”但相信没有一家成熟的企业会因为一个测试结果随意否定一位求职者。

杨华提醒,人的心理现象是复杂的,没办法像做CT那样有一个精确的指标。心理测验工具也在不断发展,没有任何的测验工具是完美的。

想要更好认识自己还要很多方式,比如,大家可以尝试做一个“我是一名_____的人”的填空题,通过自我反思增强自我认知;还可以通过实践中与人的交往、自己做事的方式、他人的反馈与评价等多个角度认识自己。

《MBTI测试爆火,专家称不可盲目相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